當前位置:首頁 » 保暖棉服 » 雙肺氣管炎要怎麼保暖
擴展閱讀
如何畫服裝扣子 2023-08-31 21:59:56
學生毛呢大衣怎麼搭配 2023-08-31 21:54:11

雙肺氣管炎要怎麼保暖

發布時間: 2023-08-31 17:11:51

❶ 支氣管炎冬天怎樣預防

在南方,要預防慢性支氣管炎,就應該先預防感冒,為了不讓病菌進入我們的體內:

1、注意防寒保暖。

寒冷的冬季要注意保暖,避免身體受寒,因為寒冷會降低支氣管的防禦功能,一旦受寒感冒,很容易誘發慢性支氣管炎,所以冬季外出要多添加衣物,尤其注意頸部的防護。

2、保持周圍環境干凈衛生。

在平時的生活中,要注意保持干凈、衛生的周邊環境,不管是在家裡,還是在工作的場所,空氣質量都要好,可以用凈化器類改善環境。良好的生活環境,可減少臟空氣進入身體當中,能減少細菌等侵入體內,可有效減少氣管炎出現。

3、堅持科學鍛煉。

冬季堅持適當鍛煉,可以增強體質,提高機體免疫力和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。從而減少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生,需要注意的是,體育鍛煉要因人而異,循序漸進,量力而行,持之以恆。

4、不要吸煙飲酒

吸煙飲酒對我們的身體傷害比較大,特別是吸煙是造成氣管炎發作的很大的一個因素,不僅自己不要吸煙,而且也不要吸二手煙,遠離吸煙的人。另外燒火等煙氣對人的支氣管影響也比較大,所以也需要注意減少攝入。

❷ 春捂秋凍有道理嗎。為什麼

春捂秋凍有道理。

春捂:

春季中自然界氣溫處於上升階段,但室內氣溫由於房屋熱惰性跟不上室外而產生內外溫差。這種溫差在一天中以晴日午後達到最大,常常有3-5°C之多,甚至更大得多。

特別是,從溫暖陽光下走進陰涼的室內,老人和病人必需添衣春捂,才能避免受涼致病。由於中國在同緯度上春(秋)季升(降)溫最急,因此才誕生了中國特殊的「春捂秋凍」的養生諺語。

冬去春來,是從冷轉熱的過渡階段,天氣雖然已經暖起來,但是氣候經常變化,一會暖一會冷,往往是太陽出來後,風和日暖,遇到刮風下雨就會冷起來。

由於人們在冬天已經習慣了多穿衣服,到了春天如果把衣服脫得太多,就會不適應氣候變化而容易著涼得病。所以,人們在初春季節要有意捂著一點,慢慢的減衣服。

秋凍:

秋季氣溫處於下降階段,室內氣溫因房屋熱惰性而落後於室外大自然,從而產生相反的溫差。從室外走進室內,氣溫升高,自然需要脫衣秋「凍」,以防出汗傷陽,影響身體健康。

夏去秋來,是從熱到冷的過渡階段,天氣雖然冷起來,但有個轉變的過程。

有的人一到秋天就趕緊穿上許多衣服,甚至過早地穿上棉衣,這種做法不好,因為過早地穿上棉衣,就會使身體得不到對冷空氣的鍛煉,使防寒能力降低,不利於人體功能的調節;

結果,到了三九嚴寒,真正大冷季節,鼻子和氣管一旦受到冷空氣侵襲,裡面的血管抵抗不住而收縮,使血流量減少,引起抗菌能力減弱,躲在鼻子或氣管里的病菌乘機活動,引起咳嗽、打噴嚏、流鼻涕、發燒、使人傷風感冒。所以,秋季又應該凍著點,衣服要慢慢地增加。

秋凍的禁忌人群

一、心腦血管病人

深秋季節氣溫變化大,溫差、風速、大氣壓都處於較大的波動狀態。這種變化多端的天氣會使人的皮膚、皮下組織血管收縮,周圍血管阻力增大,導致血壓升高,也會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,嚴重時還會導致冠心病患者發生心絞痛、心肌梗塞等,甚至血管脆裂發生中風,引起偏癱,危及生命。

所以,凡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,在深秋季節不但不應該秋凍,相反還應該注意保暖,隨著天氣的變化及時增添衣服,以免舊病復發影響身體健康。

二、哮喘、支氣管炎病人

對於一些有慢性支氣管炎的老年人,本身氣道的防禦功能較差,著涼時身體的抵抗力大大下降,被病菌病毒入侵後易引起感冒、咳嗽,還會引起扁桃腺炎和肺炎。哮喘病人對季節氣溫、濕度的變化極為敏感,抵抗力弱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誘發哮喘。

另外,食物和空氣中的過敏物質大量增加也是該病易發的重要原因。「有哮喘和支氣管炎的病人,主要的一點就是不能感冒,因此保暖對他們很重要,要及時地增減衣物。」有哮喘、支氣管炎的病人一定要注意預防感冒。

三、胃病病人

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,由於深秋時節氣溫變化無常,特別是冷空氣驟襲了胃腸,如果防護不當,就會使舊病復發。而且有些人在深秋還吃冷飲,有些人則喜食辣椒等辛辣食物,這些飲食習慣都極容易引發胃病,尤其要注意。

四、老寒腿病人

老寒腿患者在受寒時會使症狀加重。老寒腿屬於中醫「痹症」范疇,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類風濕性關節炎、骨性關節炎等骨關節病。受累的關節以膝關節為主,常出現關節疼痛,有時伴有腫脹,上下樓或下蹲時疼痛加劇。得了老寒腿病的老人,從秋季開始就應該注意腿部保暖。

五、體寒的女性患者

對於一些本身素體寒冷的女性朋友,尤其是一到冬季就手腳冰涼,小腹寒冷的女性,秋季務必要注意自己腳踝、腹部、腰部等部位的保暖,避免加重體寒,甚至造成宮寒、月經不調等疾病的侵擾。

以上內容參考:

網路-春捂秋凍

人民網-「春捂秋凍」有講究,如何「秋凍」才健康?